一、管理要求
1、內鏡、口腔診療器械的清洗消毒,可以依據衛生部有關的規定科室自行規范處理。
2、外來醫療器械應按照《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制度》的規定由科室統一清洗、消毒、滅菌。
3、有進行物品器械清洗和/或消毒、和/或滅菌的科室應根據本科室實際情況制定以下相應的制度。
(1)建立健全崗位職責、操作規程、消毒隔離、質量管理、監測、設備管理、器械管理(包括外來醫療器械)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。
(2)建立質量管理追溯制度,完善質量控制過程的相關記錄,保證供應的物品安全。
(3)應督促設備科派專人負責設備的維護和定期檢修,并建立設備檔案;定期對所使用的各類數字儀表如壓力表、溫度表等進行校驗,并記錄備查。
二、人員要求
1、工作人員應當接受與其崗位職責相應的崗位培訓,正確掌握以下知識與技能:
(1)各類診療器械、器具和物品的清洗、消毒、滅菌的知識與技能。
(2)相關清洗、消毒、滅菌設備的操作規程。
(3)職業安全防護原則和方法。
(4)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相關知識。
(5)科室有壓力
蒸汽滅菌器者應具備特種設備的壓力容器作業人員證。
2、 應建立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度,根據專業進展,開展培訓,更新知識。
三、建筑要求
工作區域劃分應遵循“物品由污到潔,不交叉、不逆流”的原則。工作區域分為去污染區、檢查包裝滅菌區(含獨立的敷料制備或包裝間)和滅菌物品存放區。去污染區與檢查包裝滅菌區之間應設實際屏障。
四、設備、設施
1、清洗消毒設備及設施:應配有分類臺、手工清洗池、干燥設備及相應清洗用品等,有清洗管腔的科室應配備壓力水槍、壓力氣槍。有條件可配備機械清洗消毒設備。
2、檢查、包裝設備:應配有帶光源放大鏡的器械檢查臺、包裝臺、器械柜、敷料柜及清潔物品裝載設備,有使用密封包裝材料的,應配備包裝材料切割機、醫用熱封機。
3、滅菌設備及設施:各類滅菌設備應符合G家相關標準,并設有配套的輔助設備。
五、防護用品
1、根據工作崗位的不同需要,應配備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,包括圓帽、口罩、隔離衣或防水圍裙、手套、專用鞋、護目鏡、面罩等。
2、去污區應配置洗眼裝置。
六、耗材要求
1、清潔劑:應符合G家相關標準和規定。根據器械的材質、污染物種類,選擇適宜的清潔劑。
(1)堿性清潔劑:pH 值≥7.5,應對各種有機物有較好的去除作用,對金屬腐蝕性小,不會加快返銹的現象。
(2)中性清潔劑:pH 值6.5~7.5,對金屬無腐蝕。
(3)酸性清潔劑:pH 值≤6.5,對無機固體粒子有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,對金屬物品的腐蝕性小。
(4)酶清潔劑:含酶的清潔劑,有較強的去污能力,能快速分解蛋白質等多種有機污染物。
2、消毒劑:應選擇取得衛生部頒發衛生許可批件的安全、低毒、高效的消毒劑。
3、洗滌用水:應有冷熱自來水、軟水、純化水或蒸餾水供應。自來水水質應符合GB/T5749的規定;純化水應符合電導率≤15μS/cm(25℃)。
4、滅菌蒸汽用水:應為軟水或純化水。
5、潤滑劑:應為水溶性,與人體組織有較好的相容性。不破壞金屬材料的透氣性、機械性及其他性能。
6、包裝材料:包括硬質容器、一次性醫用皺紋紙、紙塑袋、紙袋、紡織品、無紡布等應符合GB/T19633的要求。
7、消毒滅菌監測材料:應有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,在有效期內使用。自制測試標準包應符合《消毒技術規范》有關要求。
醫院感染管理科
2009年11月修訂